• <code id="mqf9b"><thead id="mqf9b"></thead></code><code id="mqf9b"></code>

    <code id="mqf9b"></code>

  • <listing id="mqf9b"></listing>
    <listing id="mqf9b"></listing>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莆田首富”大縮水

    文 | 老魚兒

    編輯 | 楊旭然

    提起莆田的產業,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運動鞋,第二是民營醫院和整形醫院。

    不過財富榜上來自莆田的頂尖企業家,卻長期沒有出自這兩個行業。

    2023年10月底胡潤百富榜發布。其中,A股涂料上市公司三棵樹的董事長洪杰,以280億元的財富蟬聯莆田首富,也蟬聯了中國涂料行業的首富。

    與之對應的,是三棵樹的業績也在2023年上演了一出“絕地反擊”。10月13日,三棵樹發布2023年三季報,其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4.1億元,同比增長18.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5億元,同比增長84.44%,其中扣除非凈利潤2.14億元,同比增長103.99%。

    一片繁榮增長的狀態下,洪杰的財富總值卻縮水明顯。

    和此前三棵樹市值的最高點時相比,洪杰的財富縮水幅度非常明顯,其持股市值一直在持續下跌,僅今年以來就已經跌了30%左右——在此之前,三棵樹是A股市場里少有的、能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翻漲十多倍的超級大牛股。

    57歲的洪杰,個人成就最輝煌的時刻,是成為了一家七百億級別上市公司的締造者和掌舵者。而如今,他正在與這個巔峰逐漸遠離。更重要的是,想要重新回到那個制高點的難度極大。

    房地產紅利不再,新一輪的增長始終沒能解決質量問題。再加上員工持股激進操作所帶來的壓力,都讓這位“莆田首富”壓力重重。三棵樹和洪杰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再上層樓或盛極而衰的關鍵節點。

    01

    地產紅利,翩翩起舞

    經營上的長袖善舞。

    洪杰的成功,離不開二十年栽種的三棵樹。

    2002年,洪杰進入涂料領域,并推出三棵樹品牌。經過14年的努力,在2016年6月3日三棵樹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

    上市之后連續十七個交易日的漲停板,讓三棵樹很快就步入了百億俱樂部行列。登陸資本市場,讓洪杰的個人財富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使其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富豪。

    三棵樹的成功,也離不開他在經營上的長袖善舞。

    當年三棵樹的產品還沒正式上市時,洪杰就投入巨資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廣告,然后又在莆田舉行聲勢浩大的全國招商會。這讓三棵樹一炮打響,收獲訂單無數。

    2005年9月,洪杰費盡周折,讓三棵樹成為“神舟六號”在涂料行業的唯一品牌合作方。于是,第一個搭載航天飛船成功開展太空實驗的涂料品牌,成了三棵樹的另一個標簽。2008年,洪杰如法炮制,三棵樹又成為“神舟七號搭載涂料品牌”。

    這樣的操作,在三棵樹的發展歷程中屢見不鮮:

    2012年,三棵樹聘任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杰馬里•萊恩教授為首席技術顧問;

    2021年,三棵樹品牌成為中國國家短道速滑隊合作伙伴;

    2022年,三棵樹成為北京冬奧運會官方獨家供應商之一。

    洪杰在營銷上持續做動作,努力試圖在涂料方面占據消費者的心智,這讓三棵樹始終處于國產涂料品牌的最前列,除了立邦漆之外,人們想起涂料想到最多的可能就是三棵樹。

    2005年,三棵樹獲得涂料行業的“中國名牌”。2007年,“三棵樹”商標獲得工商管理總局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

    當然,洪杰和三棵樹的成功,也離不開時勢使然。

    縱觀三棵樹目前公布的業績報告。從2014年以來,三棵樹不論從營收還是凈利潤來說,都呈現出“撐桿跳式”的爆發情況。

    而仔細想想2014年以來的經濟形勢,這個“桿”無疑就是房地產。

    根據三棵樹年報顯示,2016年,公司工程墻面漆的銷售收入為8.92億元。到了2020年,這個產品板塊的收入已經達到了36.12億元,增長到4倍的體量。

    而相比起來,公司家裝墻面漆板塊的銷售收入,是從2016年的5.65億增長至2020年的10.69億元,還沒有翻倍。

    更加明顯的裝飾施工板塊銷售收入。2017年此項收入被列入年報時僅僅為0.65億元,可是三年后的2020年,已經暴增至10.19億元。三棵樹不止一次地在年報中提到:裝飾施工銷售收入增長,主要系部分地產公司要求提供銷售施工一體化服務,銷售收入隨著業務的拓展而提高。

    只能說,當年中國房地產的紅利規模實在太大,實在是太香了。

    02

    增長質量,是個問題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房地產盛極而衰之后,困局和危機很快就蔓延到相關行業。當年吃盡了房地產紅利的人們,現在就開始吃房地產行業債務和應收帳款的癟。洪杰也不例外。

    2021年,晴天霹靂終于落在了三棵樹頭上。報告期內,三棵樹實現營業收入114.29億元,同比增長 39.37%。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4.17億元、-5.62億元,同比下降183.08%、232.99%。

    三棵樹在年報中解釋2021年凈利潤下滑原因時表示,主要因為計提信用減值損失8.14億元。其中,對財務狀況困難的地產客戶進行了單項計提減值準備,包括恒大、融創、金科、陽光城等。

    也就是說,那些已經或者瀕臨破產的地產公司,已經還不上錢了。

    受此影響,自2021年以來,三棵樹就呈現出焦灼掙扎的狀態。2021—2022年期間,三棵樹有三個報告期呈虧損狀態,四個報告期凈利潤同比負增長。甚至到了2023年的一季度,扣非凈利潤仍出現了-4286萬的虧損。

    隨之而來的,是整個2021年下半年三棵樹的股價跌幅達到了60%左右。

    但是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三棵樹逐漸扭轉了虧損,賬目上的數據也逐漸好看了起來。最終到了2023年,迎來了文章開篇中提到的“大逆轉”。

    2023年,公司半年營收57.36億元,同比增長21.86%;凈利潤3.11億元,同比增長223.95%。隨著三季報的繼續乘勝追擊,一切仿佛又回到了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

    透過一片大好的增長數據,會發現很多問題讓人無法放心。其中最扎眼的莫過于應收賬款。2016年上市以來,這方面的問題始終不小。

    2017年到2022年,公司營收金額從19.48億元增長至113.38億元;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別為5.77億元、9.84億元、19.25億元、34.66億元、42.87億元、43.38億元,占當期銷售收入百分比分別為22.04%、27.45%、32.23%、42.26%、37%、38%。

    到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已經變成了49.05億元。

    將近50億的應收賬款像座大山一樣,隨時可能讓三棵樹和洪杰喘不上氣來。要知道,截至三季度其流動資產總額也不過88.02億元而已。而且,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在今年一季度一度高達175天。此后雖然有所降低,不過三季度仍在130天以上,處于歷史高位區間。

    一方面錢收不回來,但另一方面債務的壓力又越來越大:2014年,三棵樹的資產負債率僅僅為42.92%;2022年,已飆升至82.0%;到2023年雖然稍有緩解,仍有79.98%。

    根據今年三季報,三棵樹賬上雖然有18.25億的貨幣資金,但是短期借債達16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也有7個億。

    這些應收賬款中有多少最終會變成呆壞賬,負債里有多少會變成日后爆炸的地雷,都會成為投資者計算時必須考慮的問題。這種種疑問,都會讓洪杰身價數字逐級縮水。

    03

    自家員工,投資套牢

    洪杰和三棵樹員工都在面對重重壓力。

    之前的莆田首富,是地產界的歐宗榮、歐宗洪兄弟。他們創辦的正榮集團和融信集團一度是房地產領域的佼佼者。但隨著房地產作為一個行業的沒落,洪杰和三棵樹開始上位。

    可以明確地說,洪杰身價中的絕大部分都并非來自業績驅動,相比起國內以及國外的同類型企業來說,三棵樹估值明顯過高,是外界的“信心”推動著洪杰的身價上漲。

    舉個明顯的例子,同行業中的東方雨虹號稱“防水茅”,三季度營業收入是三棵樹的兩倍有余,凈利潤是三棵樹的四倍有余,市盈率卻僅有三棵樹的三分之一。

    不僅僅是對東方雨虹勝出,三棵樹的市盈率也高出國際同業企業許多倍:國際涂料巨頭宣偉的市盈率是28.26,PPG工業的市盈率是22.3,也就是三棵樹的一半。

    對于三棵樹來說,實際的盈利水平與市值比起來始終相差太多。但不合理的現象出現后,洪杰不僅很少去給過高的市盈率降溫,甚至還用兜底收益率的方式,去鼓勵員工花錢購買自家股票。

    2018年10月開始,三棵樹持續推進了五期員工持股計劃。洪杰對員工持股計劃,在資金及收益均予以兜底。如果員工自掏腰包的本金虧了,洪杰將會按照10%的投資收益率進行補償。

    其中,第四期成交金額為10.98億元,第五期成交金額為19.22億元。

    由于洪杰對三棵樹的持股比例很高——維持在67%以上,所以三棵樹在盤面上流通的籌碼并不多。幾次員工持股投入的巨量資金,輕易就推動了公司股價。

    只不過股價升得快,落得也快。從2021年觸及歷史高點以來,三棵樹的股價至今腰斬有余。目前其股價不足60元,而員工持股的價格普遍都高于80元,第五期持股成本甚至有超過百元的。

    三棵樹的員工們一腔熱情,最終有大量被套得死死的,而且沒有太多好轉的跡象,只能期待洪杰能夠像之前所承諾的那樣給收益兜底,顯然這意味著洪杰和三棵樹員工都要面對巨大的壓力。

    不論老板的有多么想帶著員工們一起投資發財,這個市場也終究有其運行的一套規律,上市公司不會自己踩著自己的腳飛到天上去,資本們掌握著上市公司股票的定價權,而其定價最終所能依據的,仍然是外界對這家公司未來的預期。

    04

    寫在最后

    除了行業困境、企業家自身能力的問題之外,外界也會關注莆田這個地方的獨特之處。在中國商界,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莆田地區企業眾多,資本發達,名聲響亮。但仔細觀察,卻能發現其中成規模、有體量的企業并不太多——上市公司只有三家,在福建省地級市中排倒數第一。

    所以,“莆田首富”的名號聽起來非常響亮,但其實含金量并不太足,起碼三棵樹洪杰和福建同省的泉州首富安踏丁世忠、寧德首富寧德時代曾毓群、福州首富曹德旺相比,都還有不小的距離。

    當然“首富”歷來只是虛名。相比之下,去收回應收賬款、降低負債率、給員工彌補上炒股的虧空,恐怕是擺在洪杰面前更加實際的問題。

    本文系巨潮WAVE原創,申請轉載授權請聯系。

           原文標題 : “莆田首富”大縮水|巨潮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慧城市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