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mqf9b"><thead id="mqf9b"></thead></code><code id="mqf9b"></code>

    <code id="mqf9b"></code>

  • <listing id="mqf9b"></listing>
    <listing id="mqf9b"></listing>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德陽:能否重返四川前三?

    ● “四川第三城”,這是德陽曾經的榮耀,現在的失落,也是它未來的夢想。

    ● 2019年,宜賓以2601.89億的經濟總量,超越德陽2335.9億,成為新的“四川第三城”。

    ● 德陽提出了一個新的奮斗目標:“重返全省前三”。

    ● 德陽憑什么敢于提出如此激進的目標?

    ● 早在2016年,德陽就提出要推動裝備制造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方向升級。

    ● 德陽正努力打造原始創新和產業創新策源地。

    ● 在區位上,成都都市圈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宏觀戰略,也為德陽的躍遷創造了契機。

    ● 2023年7月22日,德陽市入選高質量發展十佳城市榜單,位居第四。

    ● “重返第三城”是一場持久戰,現在才剛剛開始。

    ● 9%的GDP增長目標,德陽今年能實現嗎?

    還有不到100天,疫情之后的第一個發展之年即將收官。

    德陽能否在2023年如愿實現經濟增速反超,也將迎來交卷時刻。

    此前,為了沖刺“重返前三”,德陽曾提出今年9%的GDP增速目標,在全川21個市(州)中僅次于涼山,位列第二。

    然而,在今年上半年,德陽的GDP增速僅實現了5%。

    在剩下的時間點,德陽能否逆襲?

    世間很多時候,最痛苦的不是無法得到,而是曾經得到過,卻又失去。

    “四川第三城”,這是德陽曾經的榮耀,現在的失落,也是它未來的夢想。

    1953年,成都平原西北邊緣的農業小縣德陽,因為寶成線鐵路通車的契機,在國家三線建設選區中脫穎而出,引來第二重型機器廠、東方電機廠、東方電工機械廠、東方汽輪機廠等“國之重器”紛紛落地。

    在此基礎上,德陽逐漸建設出繼東北、上海之后,中國的第三個“重型機械、大型發電設備”的重大裝備制造業基地,被譽為中國的“重裝之都”。經濟發展也一路高歌猛進,曾占據四川省第三城位置達20年之久,甚至一度殺入全國城市百強榜。

    然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隨著時代發展,區域競爭加劇,單一的裝備制造支柱,已經難以穩固德陽的“四川第三城”地位。尤其是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下,德陽傳統支柱產業的東方電氣,第二重型機器廠等鏈主巨頭,都曾受到沖擊。

    而在同一時間,其他城市的創新求變已經不斷提速。

    比如宜賓,在持續鞏固提升以“一黑一白”為代表的傳統優勢產業同時,著力培育壯大以“一藍一綠”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不但曾與德陽白酒名片“劍南春”并列“茅五劍”的五糧液,已逐漸與劍南春拉開差距,以寧德時代為龍頭的鋰電產業,也讓宜賓變身“動力電池之都”,獲得了更強勁的發展引擎。

    2019年,宜賓以2601.89億的經濟總量,超越德陽2335.9億,成為新的“四川第三城”。

    以此為界,德陽陷入了“前后夾擊”的艱難局面。

    向前,被成都、綿陽和宜賓不斷拉開差距。向后,以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汽車入選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南充,正積極打造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和全國重要的能源化工產業基地的瀘州等城市,也在德陽身后緊追不放。

    南充新能源汽車生產工間/圖源:南充播報

    在2022年,宜賓、德陽和南充的GDP分別為3427.84億元、2816.87億元和2685.45億元。德陽與宜賓的差距已超過600億元,較南充的領先則不到150億出頭。

    前有虎,后有狼,德陽的抉擇是:迎難而上。

    2022年12月,在中共德陽九屆五次全會上,德陽提出了一個新的奮斗目標:“重返全省前三”。

    朝著這個大方向,德陽的計劃是:

    全面實施同城融圈、工業強市、縣域進位、文旅爭先、鄉村振興“五大戰略”,聚焦機械裝備、材料化工、食品飲料和數字經濟“3+1”主導產業,計劃在“十四五”末實現工業總產值達到7000億元,實現經濟總量和工業總產值雙雙翻番。

    圖源:德陽發布

    此后,在2023年兩會上,德陽進一步提出,2023年的經濟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

    與此對應的是,德陽2022年的GDP增速為3.1%,而2023年全國和全省的預期目標也分別只有5%和6%。

    這意味著,德陽要以3倍于自身去年的速度,實現1.5倍于四川今年平均水平的經濟增長。

    德陽的迫切與決心,可見一斑。

    那么,德陽憑什么敢于提出如此激進的目標?

    在產業上,德陽在持續做強傳統工業同時,也在積極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產業結構的多元化升級,提高綜合競爭力。

    比如,建設世界級清潔能源裝備制造基地。

    早在2016年,德陽就提出要推動裝備制造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方向升級。

    而2021年12月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對“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并賦予德陽加快建設世界級清潔能源裝備制造基地的重大使命,為德陽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構筑綠色低碳發展新優勢指明了方向——加快建設世界級清潔能源裝備制造基地。

    這一規劃其實已經初見成效。

    目前,德陽造遍布全國,現在全國60%以上的核電產品、50%的大型電站鑄鍛件、40%的水電機組、30%以上的火電機組和汽輪機均由的德陽生產。發電設備產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

    圖源:德陽發布

    現在,在清潔能源產業領域,德陽已基本形成含水電、核電、風電、氣電、太陽能、儲能等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尤其是儲能產業,德陽憑借第二重型機器廠和東方汽輪機廠在相關領域深耕創新,走在了物理儲能前列,為未來抓住風口加上一塊重要砝碼。

    對于產業發展而言,創新是最源源不竭的動能。針對于此,德陽正努力打造原始創新和產業創新策源地。2022年,東汽“清潔高效透平動力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通過科技部審批,國機重裝成功創建四川省先進極限制造技術創新中心,東方電機牽頭組建全省先進水電裝備創新聯合體,新增東方風電四川省海上風電裝備工程研究中心等3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四川亞度家具獲評省級行業型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

    可以預見,在這些創新中心加持下,德陽未來工業發展的質與量。以此為基礎,2023年7月22日,德陽市入選高質量發展十佳城市榜單,位居第四。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執行主任眭謙這樣評價德陽——創新活力突出、營商環境良好、產城融合持續深入。

    而在區位上,成都都市圈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宏觀戰略,也為德陽的躍遷創造了契機。

    此前多年,成都和重慶虹吸導致的“中部塌陷”,曾讓成渝兩地的各個城市苦不堪言,四川更是形成了省會“一城獨大”的發展格局。

    但最近幾年,轉機已經出現。

    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重大決策部署,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成能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引擎’形成呼應的“第四極”。

    2021年11月29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發《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成都、德陽、眉山、資陽的3.31萬平方公里土地和2966萬人(2020年末常住人口),共同組成了一個空間治理體系一體化、產業體系一體化、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一體化、市場一體化、都市圈治理一體化的發展共同體。

    圖源: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這意味著,隨著成都都市圈的一體化,成都與周邊城市的關系,有望從吸附變為反哺。

    而作為“成都的北大門”,德陽的區位優勢及飛地政策支持恰好能承接成都向外轉移的產業,成為成都產業疏解的重鎮。

    目前,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正加快推進,德陽與天府新區共建總部基地,凱州新城和淮州新城共建融合飛地園區,700余家成德企業實現產業配套;“德陽科創通”正式上線,成都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德陽服務中心掛牌運行,成都農交所德陽所累計交易額突破100億元,新增交界地帶融合發展精品示范點3個,成德產業協同進一步走深走實。

    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規劃建設范圍示意圖

    圖源: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在2023年德陽政府工作報告中,德陽明確要實施同城融圈戰略,以更大力度融入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按照城市向南發展、多向聯動的總體思路,持續加強結對共建和深度合作,推動同城融圈取得更快更好成果。

    德陽能否重新奪回“四川第三城”?

    這個問題,目前仍未有答案。

    可以肯定的是,現實的挑戰比預期更加艱難。

    在今年上半年,德陽實現GDP1340.61億元,同比增長5.0%。

    這個數字,不但與9%有較大距離,甚至沒有達到全省5.5%的均值。

    最重要的是,排在德陽之前的成都、綿陽和宜賓,增速都比德陽更快。

    在數字之外,與德陽被成都納入都市圈不同,在整個四川的戰略規劃中,綿陽、宜賓+瀘州、南充+達州,都被列為了四川省的經濟副中心,這意味著,無論綿陽、宜賓還是南充,也將獲得更多的區域政策支持。

    面向未來,競爭仍然激烈,甚至可能更加白熱化。

    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去年底以來,德陽已經拿出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態度,向這個目標發起沖擊。

    “重返第三城”是一場持久戰,現在才剛剛開始。

    而在2023年剩下的時間里,我們也期待,德陽能創造出更好的增長成績。

    -END-

    作者:夏子航

    編輯:邢偉麗

    設計:凡入設計

    審核:王云輝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政府網站,請原作者與編輯聯系以奉稿酬)

           原文標題 : 德陽:能否重返四川前三?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智慧城市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