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7闖關上市,一汽-大眾還靠油車
大眾純電系列ID.的旗艦車型,終于將在廣州車展期間上市。一汽-大眾的一位工程師告訴汽車像素(ID:autopix),ID.7 VIZZION“車機刷了約七個版本”,是導致這款車延期上市的原因之一。
今年10月,上汽大眾ID.單月銷量超過1.5萬輛,相比之下。一汽-大眾ID.系列的月銷量始終維持在5000輛上下,僅為上汽大眾的約三分之一。
新能源車銷量不給力,一汽-大眾堅守油車份額,旗下大眾品牌今年的銷量目標105萬輛,“倔強”定下比去年微增不到1萬輛的目標。這依然意味著每個月的市場份額都至少不能低于去年。油車市場逆風局下,一汽-大眾的目標頗具挑戰。
“10月已經掉份額了。”一汽-大眾銷售體系的一位負責人透露,艱難的油車防御戰下,一汽-大眾很難騰出更多的營銷資源用來培植弱勢的新能源車。
一汽-大眾強調油車銷量的另一個原因,是旗下新能源產品還不成熟。
AutoPix獨家獲悉,一汽-大眾下大眾品牌由邁騰GTE、探岳GTE組成的混動序列將在明年EOP(停產),但包括捷達在內,一汽-大眾自主研發的新一批承載轉型使命的主力新能源車,要等到2026年才能陸續上市。
新能源車青黃不接,靠油車來維持市場份額的局面還將繼續持續數年,一汽-大眾“硬著頭皮”穩住燃油車,更像是無奈之舉。
文|董波波
編輯|冒詩陽
汽車像素(ID:autopix)原創
01.
一汽-大眾靜悄悄
11月9日,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一期剛剛結束了連續五天的停產休假。
放假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佛山工廠剛剛度過由長春一汽-大眾總部安排的“飛行檢查”,才從緊張的應檢氛圍里走出。二是佛山工廠一期所負責的ID.系列三款車型,產量與銷量之間還有一定余量。
無論如何,這個時間點的假期很不尋常。不出意外的話,8天之后,代表大眾品牌ID.系列門面的純電轎車ID.7會在廣州車展期間上市,佛山工廠一期承擔這款旗艦產品的量產任務。
對于多數品牌而言,旗艦產品上市之前,工廠處于緊張的節奏之中,工程人員處理總裝線上影響效率的問題,配合產能爬坡,而產線工人則忙于生產,一邊準備用于營銷的展車和試駕車,一邊建立庫存深度,盡量縮短上市與交付之間的周期。
相比之下,一汽-大眾顯得“佛系”。
佛系的原因之一,ID.7生產端的大量準備工作,早在幾個月前便已經完成。
“ID.7的生產調試,最晚在今年9月已經做完了。”11月9日,一汽-大眾制造體系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汽車像素(ID:autopix)。
“ID.7本來計劃在幾個月前上市。”一汽-大眾銷售體系的一位負責人告訴AutoPix,延期的原因是“技術部門還要修改、完善。”
導致ID.7延期的其中一個原因,依然是車機。
一位接近大眾技術部門的負責人告訴AutoPix,上市之前,ID.7在內部至少經過了約7輪的車機系統升級。一些升級是為了完善功能、優化體驗,但更多是為了處理不斷暴露出的問題。
“大眾的車機遠程OTA還有難度,需要上市之前把BUG盡量解決掉,避免之前幾款車的輿論風波。”上述技術部門負責人向AutoPix透露,經過幾輪的改動,ID.7的車機“是迄今為止大眾最順暢,功能最完善的。”
對大眾車機的詬病,幾乎貫穿了ID.系列自上市至今的全周期。今年7月底,大眾50億元入股小鵬,雙方在多個領域內開啟聯合研發。外界曾期待,智能化水平更高的小鵬,會在完善ID.7車機系統的工作中出一份力。
“這是不可能的,這一代的ID.是大眾自己做的。”上述技術部門負責人告訴AutoPix,對于在整車開發商堅守瀑布流程的大眾而言,很難出現產品做完之后,再有新的供應商“加塞”入局的情況。
佛系的另一個原因,是一汽-大眾內部對ID.7的銷量爬坡速度并不樂觀。
“前段時間完成了ID.7的展車,已經發運出去了。”一汽-大眾銷售體系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汽車像素(ID:autopix),這款車的定價不低,上市初期又很難給出足夠的優惠政策。相比于這款旗艦車型應該有的聲勢,一汽-大眾為ID.7準備的展車規模并不大,與之相應“分配的營銷資源并不算多”。
正因如此,雖然臨近上市,但ID.7現在的日產量也并不高。上述制造體系負責人透露,本周ID.7“每天的產量大約七、八十輛。”
不只是旗艦產品ID.7。一汽-大眾的戰略版圖中,整個純電動ID.系列的這一代產品,似乎都并非銷量的中心。而眼下,一汽-大眾旗下的新能源產品正處于變動之中。
02.
轉型等米下鍋
今年11月初,幾乎與每月第一天集體發布最新銷量的新造車同一時段,上汽大眾緊跟發布了一份新能源車的銷量喜報,10月ID.銷量1.5萬輛,同比增長192%,創下歷史新高。
目前南北大眾ID.系列在售產品矩陣略有不同,一汽-大眾僅有ID.4和ID.6兩款,上汽大眾多一款入門級的ID.3。
與上汽大眾的高調不同,一汽-大眾官方沒有對外發布ID.系列的銷量,但從乘聯會的統計中可以看到,今年10月一汽-大眾ID.4 CROZZ銷量為4292輛,ID.6 CROZZ的銷量約千輛。
僅就兩款相對應的產品而言,上汽大眾ID.4X和ID.6X兩款車同期的銷量僅為3000輛上下,推高上汽大眾ID.銷量的是ID.3,這款車在終端有近4萬元的優惠,起售價格從16萬元下降至12萬元。
“(一汽-大眾)ID.的銷量基本上每個月都是四五千輛,沒有太大的起落。”一汽-大眾銷售體系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汽車像素(ID:autopix),該公司沒有像上汽大眾一樣,給予ID.系列大幅的終端優惠。
其中一個原因是,一汽-大眾ID.的產能有限,無法支撐大規模的促銷沖量。目前該系列僅在佛山工廠中裝配了一條總裝線。而在上汽大眾下,上海安亭一座完整的新能源工廠用于ID.的生產。
除了產能原因外,由于新能源產品還不完整,一汽-大眾在戰略上,延緩了新能源產品成為核心的時間。
▍一汽大眾的ID.4
眼下,一汽-大眾的新能源產品正處于變動前夜。
“兩款GTE都會在明年EOP(停止量產),后面會上其他混動產品。”一位接近一汽-大眾研發體系的負責人向AutoPix透露。
目前一汽-大眾的混動產品矩陣由邁騰GTE、探岳GTE構成,這兩款車采用的是一套單電機并聯的混動方案,這套方案基于大眾傳統燃油車變速箱改造而來,包括一個放置在離合器后、變速箱前的電機,以及兩個離合器,業界稱之為P2混動。
相比于國內目前流行的混動方案,大眾的混動技術節油能力偏弱,不具有競爭優勢。正因如此,邁騰GTE月銷量維持在300到1000輛之間,而探岳GTE月銷量則連續維持在200輛區間上。
舊的新能源產品淡出,大眾的轉型自顧不暇,一汽-大眾開始自主轉型,但新一批新能源產品還處于籌備之中。
一汽-大眾同步運營著三個品牌,大眾、奧迪、捷達。原本定位中低端市場的捷達品牌,因為新能源市場沖擊和大眾品牌的下探而逐步失去了發展空間。
2022年,依托于一汽-大眾成都工廠的捷達品牌開始“自救”,將混動(PHEV)產品作為未來的方向,但由于大眾母公司對在華合資公司的管理森嚴,很多決策都需要經過大眾德國狼堡總部的同意,本土混動轉型戰略一直未能更高效推進。
今年中開始,大眾品牌希望激活合資公司體系,分別將自主研發的權利下放到南北大眾,捷達獲得了繞開大眾總部,自主研發產品的許可,未來混動車型100%由中國團隊完成。
然而,即便大眾總部有意放權,一汽-大眾的
“捷達的混動新車,要到2026年才能上市。”上述一汽-大眾銷售體系的負責人向AutoPix透露,一汽-大眾在2026年規劃了多款新能源產品,顯示出高層推動一汽-大眾轉型的決心。
但問題是,在2026年到來之前,一汽-大眾還需依賴燃油車。
03.
市場份額之戰
“10月已經丟份額了。”一位接近一汽-大眾銷售公司的負責人告訴汽車像素(ID:autopix),這將增加完成年銷量目標的壓力。
AutoPix獨家獲悉,一汽-大眾內部為大眾品牌制定的今年銷量目標為105萬輛。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一汽-大眾總銷量182萬輛,其中大眾品牌為104萬輛。也就是說,該公司大眾品牌的銷量,需在去年的基礎上實現微增長。
目標并不容易。AutoPix了解到,燃油車逆風局下,國內多數合資主機廠都調低了銷量目標。比如廣汽豐田去年銷量為100.5萬輛,今年目標設定為95萬輛。
正因如此,一汽-大眾銷售體系嚴陣以待,將市場份額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
“每個月的市場份額,都不能低于去年。”上述接近銷售公司的負責人透露,雖然目標激進,但目前來看一汽-大眾的表現還算堅挺,即便10月市場份額缺失,但“完成全年目標還是很有希望的。”
量的目標完成了,但燃油車銷量結構的目標,卻依然進展不大。
上述一汽-大眾銷售體系的負責人告訴AutoPix,一汽-大眾將銷量目標的壓力向經銷商網絡釋放,但經銷商的配合程度已不及從前,“很多經銷商開始退網了。”
為解決問題,一汽大眾盡力培植高利潤的油車產品,改善銷量結構。
▍“SUV戰略收官之作”攬巡
“兩個大SUV還是不行。”上述負責人告訴AutoPix,為了維系燃油車的后勁,一汽-大眾高層一直希望激活細分市場的短板,“一汽-大眾一直是轎車比較強,SUV弱。”因此新車攬境、攬巡被寄予厚望。
一汽-大眾旗下的轎車,在主流細分市場中都有強勢產品,A級轎車速騰10月銷量2.6萬輛,B級轎車邁騰同月銷量也接近1.9萬輛,是細分市場中最強勢的產品之一。
但在SUV市場中,一汽-大眾卻沒有一款銷量強勢的產品,過去數年,SUV品類是一汽-大眾推油車新產品的重心。然而,入門SUV探歌的銷量始終徘徊在3000到5000輛的區間內,探岳的銷量則在6000到1萬的區間上徘徊。
為了強化SUV市場,一汽-大眾2022年底推出大型SUV新車攬巡,這款車被稱作一汽-大眾SUV戰略的“收官之作”,售價定為27萬元至32萬元區間。
目前新車攬巡是一汽-大眾的營銷重點,即便如此,雖然這款車的月銷量從822開始逐月攀升,但到今年9月,月銷規模還是僅有3104輛。
另一款定價29至39萬元的大型SUV攬境2021年中上市,目前月銷規模持續徘徊在2000輛的基準上。
很難說一汽-大眾的燃油車策略有失誤之處,也很難說惡補SUV短板的策略不明智。但一汽-大眾遭遇的瓶頸是,燃油車逆風局之下,所有改善燃油車銷量結構的努力,只會收效甚微。
2026年的新能源產品到來之前,一汽-大眾只能繼續維持燃油車局面。曾經強勢的一汽-大眾,苦苦支撐著往日榮光。
本文為汽車像素(autopix)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原文標題 : ID.7闖關上市,一汽-大眾還靠油車
圖片新聞
最新活動更多
-
11月21日預約直播>> 【在線研討會】COMSOL多物理場仿真優化MEMS器件設計
-
11月23日馬上報名>> 工業電子技術在線會議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看TE聊智能車輛數據連接·研發場景現場直擊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線下會議】OFweek 2023中國國際汽車產業大會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2023(第三屆)儲能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
-
精彩回顧立即查看>> 【線下展會】2023 WAIE 物聯網與人工智能展
推薦專題
發表評論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