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de id="mqf9b"><thead id="mqf9b"></thead></code><code id="mqf9b"></code>

    <code id="mqf9b"></code>

  • <listing id="mqf9b"></listing>
    <listing id="mqf9b"></listing>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算力租賃是門好生意嗎?

    2023-10-17 09:18
    證券之星
    關注

    “我們即將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基礎就是大算力”,近期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的重磅發聲,徹底點燃了A股市場對中國算力的暢想。受此消息刺激,本就熱度不低的算力概念股近期反復活躍。

    昔日“味精大王”蓮花健康則憑借跨界布局算力租賃業務,節后收獲三連漲停板,8月底以來其股價以大漲超140%。再往前看,AI大牛股鴻博股份瘋漲背后同樣有算力租賃的身影。

    事實上,國內市場已經掀起了跨界算力領域的熱潮,算力租賃更是成了主要布局方向。不過,算力租賃真的是門好生意嗎?

    01

    算力租賃是什么?

    所謂算力租賃,顧名思義就是對算力進行出租,是一種通過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租用計算資源的模式。

    算力使用者無需投入大量資金購買計算設備,卻可以使用高效穩定的計算服務,并根據實際使用情況支付相應費用。使用者通過租賃計算資源,可以快速地啟動項目,減少相應成本。

    年初以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持續落地和商業化,展現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在金融、法律、辦公等場景下的巨大潛力。

    國內也不出意外的掀起了開發大模型產品的浪潮。賽迪顧問發布的《2023大模型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7月底,國外累計發布大模型138個,中國則累計有130個大模型問世。

    時至今日,“百模大戰”還在不斷升級。相比于微軟、谷歌、Meta等CSP擁有自建數據中心,中小型生成式AI應用開發商的訓練和推理算力需求,往往難以通過自建算力設施解決,算力租賃需求突出。

    因此今年3月,英偉達基于自身的硬件架構、軟件生態,面向AI模型的訓練、推理需求,與甲骨文等公司合作推出DGXCloud云服務,就此拉開了AI算力租賃的大幕。

    在此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蜂擁而至,跨界布局的玩家頻頻出現,鴻博股份則最先吃上了螃蟹股價瘋漲,目前其算力租賃業務已開始產生收入。

    02

    首先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AI算力租賃的商業本質為具有大模型訓練需求的軟件研發廠商向具有GPU資源的廠商租賃GPU算力。其利潤來源主要是租金收入減運營成本,其運營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折舊,數據中心日常運營、IDC機房租金以及人員成本等。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市場中AI算力租賃業務價格都不低。

    根據阿里云網站,8卡英偉達A100-NVLink(80GB顯存)的GPU服務器的月租金約為13.34萬元,對應全年租金約為160萬元。而京東商城數據顯示,8卡英偉達HGX加速顯卡A100SXM模組售價為160萬元,基本與同等規格GPU服務器年租金相當。

    因此,若只比較服務器采購成本與租金成本,AI算力租賃并不具備性價比優勢。大模型研發廠商愿意為高租金買單的根源,或考慮到服務器的等待、調試、運維成本,以及軟件研發的試錯成本。

    業內認為,時間對于大模型研發廠商而言是較為稀缺的資源,即先行完成大模型研發的廠商有望獲得更多的先發優勢,AI算力租賃的商業本質為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效率。

    東吳證券近期研報表示,其基于9月數據測算,算力租賃公司毛利率約為40%左右,凈利率約為20%左右(使用A800),使用H800會更高。

    此外,鴻博股份7月7日在深交所回復函中提到,其一期項目達產年凈利率約為17%。但其過去多年印刷主業的凈利率最高也就是在8%左右,蓮花健康近兩年的凈利率更是不到3%。

    站在當前時點,AI算力租賃確實是一門賺錢的生意,對于主業經營承壓,迫切想要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上市公司吸引力巨大,但是否算是一門好生意或許還要打個問號。

    03

    長期來看或許不是一門好生意

    從成本端來看,由于AI算力租賃的成本由設備折舊攤銷、數據中心能耗成本、人工運維成本構成,大部分成本AI算力租賃廠商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議價能力弱。換句話說,租價水平基本決定了算力租賃業務的盈利水平。

    那么,當前高租價水平能否長期存續呢?

    首先要明白,是短期算力資源的供需關系失衡,催動了AI算力租賃業務的興起,這也是支撐高租價的關鍵。換句話說,正是算力的稀缺性構筑了AI算力租賃業務的高價值。

    不可否認,在國內開啟大模型競爭的背景下,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增長潛力巨大。根據IDC數據,2022年智能算力規模達到268百億億次/秒(EFLOPS),超過通用算力規模。預計2021-2026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達52.3%。

    需注意的是,從事AI算力租賃業務其實沒有太明顯的技術門檻,這雖然讓跨界布局成為了可能,但同時也為行業玩家迅速擴張埋下了伏筆。

    一般來說,門檻低的生意都不算是好生意,算力租賃也同樣如此。當前市場火熱,租賃業務能賣出高價更多是時勢造英雄的結果。短期來看,制約算力供給爆發的關鍵在于以GPU為主的AI芯片的緊缺。

    當前階段,誰能先拿到高端AI芯片,誰就掌握了AI算力租賃行業的話語權。為什么鴻博股份能備受市場青睞,布局算力租賃不是真正關鍵,與英偉達的合作才是。

    長期來看,隨著當算力資源緊缺程度緩解之后,算力租賃行業或將步入成本競爭階段,存在租金下行風險,藍海將變成紅海,算力租賃算不上是一門好生意。

    當然,作為新興藍海市場,算力租賃確實是一門賺錢的生意,其潛在價值不低,加上AI算力租賃剛剛興起,優先布局的玩家仍有望享受到大模型競爭下的時代紅利。

           原文標題 : 算力租賃是門好生意嗎?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人工智能 獵頭職位 更多
    掃碼關注公眾號
    OFweek人工智能網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